在日本工業設計師、無印良品設計顧問深澤直人看來,很多時候,設計師的功能并不在乎設計出一樣新的事物來,而是創造一種新的形態,好比桌子已經是一種現有的事物了,設計師作為一個創意工作者,要做的是減去多余的,增加新的,以少的元素來實現其全部功能。平衡產品的創造性和實用性是設計師要做的工作。而如何在實用的前提下保持美感,是張英一直追尋的。
在“卓一”的陳列室里,目之所及,凡廚房家電、電子電聲設備,甚至一件小小的創意禮品都可看到這樣的痕跡,兼具審美創意和感官享受,讓人感到“恰到好處的舒適”。在某種程度上,工業設計是一種藝術創作,它需要源源不斷的靈感創意,也需要團隊的頭腦風暴。但和藝術創作不同的是,工業設計更接地氣,更貼近生活,更講求“實用之美”。 張英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為偏遠地區學校設計教學設施。產品設計張英工業設計

同樣獲得該創意大獎的還有2012年“卓一”為清華大學設計研發的一款智能講臺,它將所需的影音設備,包括音響、麥克風、筆記本電腦、插座、電纜等等整合到一臺講臺中,經過逐代升級改造,達到移動方便,使用簡單,且還根據不同價格區間設置不同配置的效果。目前,這款智能講臺已在西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廣泛應用。
如何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中站穩腳跟?如何將智能化較大程度地融入生活,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這些都是工業設計者必須考慮的問題。張英鐘愛日本的工業設計,原研哉、深澤直人、黑川雅之等都是她景仰的設計大師。她還是一個十足的“果粉”,一貫奉行“少即是多”的設計準則,盡可能通過更少更簡約的方式將更多地設計價值呈現給消費者。 慈溪外觀結構設計張英張英秉持“用心設計,始終卓一”理念,貫穿設計全程。

以用戶為中心:堅持為中國用戶服務,深入洞察用戶生活習慣和潛在需求,秉持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確保產品實用且便捷。比如在設計家電產品時,充分考慮中國家庭的使用場景和需求,使設計出的產品能夠切實滿足用戶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需求。融合技術與美學:注重將先進技術與美學元素巧妙融合,既保證產品功能性,又追求外觀時尚美感,以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獨特競爭力。像 COMLO AI 智能洗衣機,采用倫敦眼的設計概念,外觀造型大氣,同時內置智能天眼攝像頭等先進技術,實現了技術與美學的完美結合。
2010 年,張英創立了寧波卓一工業設計有限公司,開啟了她設計事業的新篇章。公司主營工業設計、空間設計、品牌咨詢等業務。在她的帶領下,卓一設計迅速崛起,與美的、小米、海爾、蘇泊爾、公牛、九陽等百余家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逐漸成長為行業內的企業。張英的設計理念獨具特色,她始終堅持為中國用戶服務,致力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她認為,一個好的設計不僅是外觀上的賞心悅目,更要能切實滿足用戶需求,提升用戶體驗。在每一個項目中,她都力求將藝術性與實用性完美融合,打造出既美觀又實用的產品。張英將東方與西方設計理念結合,打造獨特設計風格。

面對家電行業同質化競爭,張英女士率先提出"場景化設計"戰略。她主導開發的智能廚房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廚電聯動,讓冰箱、烤箱、煙機根據烹飪流程自動協同工作。該技術已申請12項國家,其中智能菜譜推薦算法使烹飪效率提升40%。張英女士表示:"真正的創新不是參數堆砌,而是讓技術隱形于生活場景之中。
作為設計師企業家,張英女士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設計全程。其主導的"綠色設計實驗室"研發出可降解材料應用方案,使產品包裝碳排放降低65%。同時發起"設計賦能鄉村"計劃,為浙江余姚竹編藝人提供工業設計支持,開發出融合傳統工藝的智能家居配件。該項目帶動當地手工藝人增收300%,獲評"浙江省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張英女士用行動詮釋:設計可以是改變社會的溫柔力量。 張英以設計傳遞積極生活態度,激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慈溪外觀結構設計張英
張英積極推動校企合作,為設計專業學生提供實踐與成長平臺。產品設計張英工業設計
榮譽成就:張英曾榮獲2015年“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業杰出青年”稱號。她還獲得了“中國工業設計杰出設計師”、“中國女性創業木蘭獎”、“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浙江設計70人”等榮譽。
社會貢獻:張英受邀成為中國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的外聘導師,幫助畢業生完成畢業設計,實現了她曾想要當一名老師的夢想。她積極投身公益事業,通過設計助力國內企業,讓“國貨”更強。
個人特質:張英具有知性、穩重的氣質,善于將過往的經歷娓娓道來。她對設計充滿熱情,將興趣變成了專業,并始終秉持“活在當下”的理念。張英具有強大的執行力,她認為這是作為一個產品設計師重要的一點,并把這一要求貫徹在對員工的培養上。 產品設計張英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