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中析的適配器種類非常多,我們該如何選擇?它們是否容易安裝和定位?
答:豐富的適配器是為了讓一臺主機能適配您實驗室千差萬別的耗材,這是自動化投入實用性的關鍵。選擇時主要看兩點:一是您耗材的規格(如PCR單管、8聯排、各種體積的離心管、深孔板)、二是耗材的底部形狀(圓底、平底等)。我們的通用滑軌設計和大多數適配器都帶有定位結構,安裝時只需“放上-卡緊”即可,非常簡便穩固,確保耗材在高速運行中不會移位,吸頭也能精細定位。我們的應用工程師也會根據您的耗材清單,推薦合適的適配器組合方案。 4、SC9210 SE 全自動移液工作站,可選10板位,兼容1/8/12/96/384通道.陜西模塊化移液工作站配置
為“人”而設計:中析SC9200 SE背后的理念
好的自動化設備,不應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應是懂實驗、懂用戶的伙伴。中析生物SC9200SE的設計正是源于這一理念——我們摒棄了復雜的按鈕與層層菜單,采用符合生物學家直覺的圖形化界面。實驗人員只需拖拽模塊、設置參數,即可快速搭建流程,不需要通過復雜的耗時耗力的培訓。其緊湊的機身能輕松放入超凈臺,3-6個靈活板位適配多樣耗材。這一切,只為讓科技回歸人性,讓研究者感受便捷與溫度。 海南基因組學移液工作站價格SC9310 SE 多功能全自動移液工作站 雙核驅動,1-8通道智能切換,多模塊安全適配。

問:我們需要頻繁進行梯度稀釋,手動操作既累又容易出錯,DiluteAssist5000如何保證稀釋的準確性和速度?
答:您說的痛點是很多實驗室都遇到的。DiluteAssist5000通過5套單獨的8通道移液系統(共40通道)并行工作,可以在30秒內完成一整塊96孔板的梯度稀釋。準確性由兩方面保證:一是高精度的液腔和活塞驅動,確保每步移液的體積準確;二是整個流程由程序控制,盡大化避免手動操作時可能發生的計算錯誤、吸頭掛液、操作疲勞等引入的誤差。您只需設置好稀釋倍數和梯度,設備就能快速、準確、可重復地完成所有工作,結果可信度極高。
中析SC9200 SE96通道全自動移液工作站,高通量、高精度科研新寵準確高效,一機多用釋放雙手,全自動高通量移液多種通道模塊自由切換,小巧實用節省空間。
可選3~6個工作板位,支持標準96孔/384孔板(如PCR板、酶標板、細胞培養板等)、儲液槽等。占地空間小,尺寸為690×260×520mm,可輕松放置于生物安全柜、超凈工作臺。符合生命科學工作者移液習慣的導航式流程設定方式,更加直觀、簡便、無門檻。配置多樣、自由更換的高通量移液模塊,支持24/96/384通量移液模塊切換。
結合小巧的機身,實用的3~6工作板位設計、多種通量和量程的移液模塊可選、多樣的移液參數設定功能這些優點于一身,SC9200 SE可以應用在分子生物學、蛋白學、細胞生物學、藥學等眾多領域。輕松實現孔板復制+連續分液+反向移液+預混/后混合+96轉384孔板+梯度稀釋/非整板加樣 SC9210 SE 全自動移液工作站 10板位擴展,兼容1/8/12/96/384通道。復雜流程化繁為簡,多任務實驗一氣呵成。

模塊化的優勢:按需定制的靈活適配力中析移液工作站以模塊化設計為主要的優勢,支持移液模塊、消毒模塊、控溫模塊等按需選配,在中析現有產品基礎上,實現差異化定制,快速適配不同實驗需求。無論是8+8通道的常規處理,還是96通道的高通量操作,用戶可根據樣本量、實驗類型靈活切換;滑軌式底板設計兼容96孔/384孔板、試劑管、儲液槽等多種耗材,搭配可調整的板位布局,自由更換不同的實驗布局,輕松應對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多領域實驗場景。UltraMicro 8000 高通量工作站 30-50nL移液范圍,高精度虹吸鋼針模塊。山西96通道移液工作站參數
超微量核酸質譜接觸式納升點樣系統30-50nL移液范圍,高精度虹吸鋼針模塊。陜西模塊化移液工作站配置
問:我們正在構建高通量篩查平臺,需要處理大量樣本,SC9210 SE的6-10個板位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
答:板位數量直接決定了設備的連續處理能力和無人值守的時間。對您的高通量篩查而言,6-10個板位意味著您可以提前放置好數十塊樣本板、試劑板和目的板,然后啟動一個完整的、長時間運行的自動化程序。期間無需人工干預去更換板子,極大地提升了整批樣本的處理通量,也解放了實驗員的時間,讓他們可以去進行更高價值的分析工作。這不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實驗流程自動化程度的一個質的飛躍。 陜西模塊化移液工作站配置
中析生物聚焦研發創新,設立蘇州、廣州、南京三大研發中心:蘇州為定制化研發部,廣州為標準設備研發部,南京為智能管理系統研發部。成立蘇州、襄陽兩大生產制造中心。中析生物研發研發團隊占比近 40%,主要團隊成員經驗豐富,自 2014 年起深耕生命科學實驗室自動化領域,以自主創新為基礎,掌握生科自動化系列技術,基于模塊化研發模式,服務響應靈活,目前已落地超百種解決方案,應用于數十個前沿領域,所有項目均可實現經驗復用,實現后續項目的快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