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材散熱器以鋁合金為主要基材,主要加工工藝為擠壓成型,該工藝決定了其結構規整性與批量生產優勢。擠壓成型前,需將鋁合金棒材(常用 6063、6061 型號)加熱至 500~550℃(接近鋁合金的半熔融狀態,屈服強度大幅降低),隨后通過擠壓機以高壓(通常 30~50MPa)將高溫鋁棒推入定制的模具型腔中。模具型腔按散熱器的齒形、齒高、齒間距設計,鋁棒在壓力作用下充滿型腔,形成連續的型材結構,再經牽引機拉伸出模具,冷卻至室溫(可采用風冷或水冷加速冷卻,冷卻速度控制在 5~10℃/min,避免型材變形)。冷卻后的型材需進行定尺切割(精度 ±0.5mm),隨后通過數控銑削加工安裝孔、定位槽等細節結構。部分高級產品還會進行時效處理(6063 鋁合金通常在 175℃下保溫 8~12 小時),通過析出強化提升型材的硬度(從 HB40 提升至 HB80 以上)與力學性能。擠壓工藝的優勢在于可批量生產(每小時產量可達 100~300 米)、齒形一致性高(誤差≤0.1mm)、成本低,尤其適合直齒、梳齒等規則結構的散熱器,是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大批量應用場景的優先選擇工藝。散熱器需要不斷地清潔以保證其正常工作,否則會導致電腦運行失靈。東莞熱管型材散熱器工藝

異形型材散熱器是緊湊空間散熱的解決方案。針對新能源汽車 DC/DC 轉換器的不規則布局,可采用 L 型、U 型截面設計,鰭片沿散熱路徑梯度分布,熱源附近鰭片密度提升 20%。模具開發需采用 3D 打印預成型技術,將傳統 30 天的模具周期縮短至 7 天,且能實現 0.5mm 的鰭片精度。此類散熱器通過冷熱循環測試(-40℃至 125℃,1000 次)后,結構強度衰減率≤5%,滿足車規級可靠性要求。型材散熱器的鰭片結構參數對對流換熱影響明顯。自然對流時,鰭片高度通常為基板寬度的 1-1.5 倍,間距控制在 8-12mm,避免氣流干擾形成死區;強制風冷場景下,間距可壓縮至 3-5mm,配合 15-30m/s 風速形成湍流,強化換熱系數至 50-100W/(m2?K)。鰭片厚度需兼顧強度與重量,0.8-1.2mm 的薄壁設計可在相同材料用量下增加 30% 散熱面積,通過有限元分析驗證,其撓度在 10Pa 風壓下可控制在 0.5mm 以內。中山6063未時效型材型材散熱器工藝散熱器需要清洗,以保持機器內部通風良好。

型材散熱器的熱仿真優化需多維參數協同。利用 ANSYS Fluent 建立模型時,需定義材料各向異性導熱系數(擠壓方向與徑向差異約 5%-10%),設置合理的網格密度(鰭片區域≤1mm)。仿真結果需通過紅外熱成像驗證,熱點溫度偏差控制在 ±2℃內。針對 300W 以上的大功率場景,需耦合流場與溫度場分析,優化風道設計使風速均勻性提升至 80% 以上。模塊化型材散熱器實現靈活配置。標準基板尺寸涵蓋 30×30mm 至 200×200mm,通過榫卯結構拼接,組合誤差≤0.1mm,確保散熱面平整。每個模塊設計單獨安裝孔位(M3-M5 螺紋),適配不同封裝器件(TO-220、D2PAK 等)。在工業控制柜中,可根據功率器件布局快速組合,較定制化方案縮短交貨周期 60%,且維護時只需更換故障模塊,降低成本。
機頂盒、路由器等小型設備散熱功率 10~30W,空間更緊湊(尺寸通常 < 100mm×100mm×30mm),型材散熱器采用一體化設計:底座與設備外殼部分集成(減少裝配步驟),齒高 3~6mm,齒間距 2~2.5mm,通過自然對流散熱;部分高級路由器會在齒陣中預留風扇安裝位(搭配 50~80mm 靜音風扇,轉速 2000~3000rpm,噪音 < 30dB),實現強制風冷,適應高負載場景(如多設備同時連接)。消費電子用型材散熱器還需通過 RoHS、REACH 等環保認證,確保材質無有害物質(如鉛、鎘含量≤1000ppm)。鏟齒散熱器采用特殊的材料和工藝,更耐腐蝕和耐久。

LED 照明設備(如 LED 燈管、工礦燈、庭院燈)的關鍵痛點是 LED 芯片結溫過高導致光衰(結溫每升高 10℃,光衰率增加 5%~10%),型材散熱器需通過高效散熱將結溫控制在≤120℃,同時適配照明設備的安裝與外觀需求。LED 燈管(長度 1.2m,功率 18~24W)采用長條形型材散熱器(與燈管長度匹配),材質選用 6063 鋁合金(輕量化且導熱均勻);齒高 5~8mm,齒間距 2~2.5mm,通過自然對流散熱;底座設計為 U 型槽結構(嵌入 LED 鋁基板,接觸面積提升 40%),并涂抹導熱雙面膠(導熱系數 1.5~3W/(m?K)),確保熱量快速傳導;表面采用白色陽極氧化(反射光線,提升照明效率),避免黑色氧化吸收光線。散熱器的巨大功能為電腦設備的安全生產埋下基礎。中山6063未時效型材型材散熱器工藝
散熱器通常需要按照設備與散熱器的規格進行匹配,以達到比較好的散熱效果。東莞熱管型材散熱器工藝
型材散熱器的模塊化設計便于批量應用。標準化基板尺寸(如 50×50mm、100×100mm)配合可拼接鰭片組,能靈活組合成不同散熱能力的產品,適應多規格器件需求。模塊間通過榫卯結構或螺釘連接,安裝間隙控制在 0.1mm 以內以減小接觸熱阻。這種設計在工業控制柜中尤為常見,可根據內部功率器件布局快速配置散熱方案。高頻電源設備中的型材散熱器需考慮電磁兼容性。開關電源的變壓器與散熱器距離較近時,金屬結構易形成電磁屏蔽或反射,影響電路穩定性。因此,散熱器會采用局部絕緣處理,如在基板表面粘貼 0.2mm 厚的聚酰亞胺薄膜(導熱系數 0.3W/(m?K)),既阻斷電磁耦合,又將額外熱阻控制在 0.05℃/W 以下。同時,接地設計需避免形成閉合導電回路,防止渦流損耗產生額外熱量。東莞熱管型材散熱器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