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 HoloMonitor 延時無創活細胞成像分析系統
HoloMonitor® M4 是由瑞典 PHI 公司研發、上海跡亞國際商貿有限公司(Gaia China)代理的延時無創活細胞成像分析系統,**基于定量相位成像技術,可在標準培養箱內實現對活細胞的長期、無標記監測,為細胞生物學研究提供單細胞水平的形態、遷移及增殖數據,且不影響細胞后續使用,已廣泛應用于**研究、藥物發現等領域,相關成果已發表超 200 份同行評議出版物。
**技術與產品優勢
1. **技術原理
HoloMonitor® M4 通過測量光線穿過未染色細胞時如何改變方向來定量活細胞。細胞完全不受影響,因為沒有任何光能被吸收或轉移到細胞中——沒有能量交換,沒有變化。
這樣,HoloMonitor 就能對培養箱環境中的大量細胞單獨進行溫和的成像、量化和長期監控,而不會受到熒光細胞儀和熒光顯微鏡的苛刻條件和毒性的影響。
系統以定量相位成像為基礎,通過外部 635nm 低功率半導體激光(0.2mW/cm2)產生樣本束與參考光束,兩束光干涉形成全息圖。圖像傳感器捕獲全息圖后,經計算機算法處理重建三維定量相位圖像,可精細識別單個細胞,避免傳統相襯顯微鏡背景強度不準、無法分割細胞的問題,且無任何光能被細胞吸收,實現真正無創分析。
2. 關鍵產品特點
硬件配置專業:配備電動平臺(移動范圍 100×70×10mm,重復精度 5μm),支持多位置精細成像;搭配定制 HoloLids?容器蓋,適配 6 孔板、24 孔板、96 孔板、培養皿等多種細胞培養容器,保障出色圖像質量(側向分辨率 1μm,視場角 567μm×567μm)。
操作安全便捷:采用無害激光照明,長期延時成像仍能保持細胞完整性;整體尺寸* 290×200×190mm,重量 5.15kg,培養箱內*需 400×270×190mm 空間,易于放置。
軟件功能強大:配套 App Suite 軟件提供引導式工作流程,涵蓋細胞計數、活力測定、創傷愈合分析等 10 + 功能,支持自動動態分析、數據導出 Excel,還能生成彩***與圖像用于學術發表。
3. **使用優勢
節省資源成本:無需昂貴消耗品與標記試劑,減少動手時間與細胞浪費,單次實驗數據可重復用于多維度分析。
結果精細可靠:實時連續成像(圖像捕獲率 1image/s),避免手動取樣誤差,自動分析減少用戶偏見,直接獲取定量測量結果。
細胞友好性高:無標記、無光毒性,成像后細胞可繼續用于后續研究,尤其適配誘導多能干細胞(iPS)、原代細胞等脆弱細胞類型。
科研實用案例
案例 1:乳腺*細胞傷口愈合研究(JIMT-1 細胞系)
研究需求:觀察乳腺*細胞 JIMT-1 在傷口愈合過程中的遷移速度、細胞前沿推進規律,評估藥物對細胞遷移能力的影響。
使用方案:將 JIMT-1 細胞接種于 6 孔板,構建體外傷口模型后,將培養板放入搭載 HoloMonitor® M4 的培養箱中,設置 24 小時連續成像(每 1 小時捕獲 1 次圖像),啟用 “創傷愈合實驗” 模塊。
研究結果:系統自動追蹤細胞遷移軌跡,計算出細胞平均遷移速度為 22.5μm/24h,生成傷口閉合動力學曲線;當加入抗遷移藥物后,細胞前沿推進速度下降至 8.3μm/24h,且單細胞遷移距離***縮短,數據可直接導出用于統計分析,為藥物抗轉移機制研究提供定量依據。
案例 2:誘導多能干細胞(iPS)增殖與形態監測
研究需求:iPS 細胞培養過程中易分化,需實時監測其增殖速率與形態變化,確保細胞維持未分化狀態,為后續分化實驗提供質量細胞源。
使用方案:將 iPS 細胞接種于 IBIDI 培養皿,使用 HoloMonitor® M4 的 “細胞增殖實驗” 與 “動力學形態” 模塊,設置 48 小時連續成像,每 2 小時記錄 1 次細胞形態(監測 30 + 形態參數,如細胞面積、圓度)。
研究結果:系統精細計數單細胞,得出 iPS 細胞群體倍增時間為 36 小時;通過形態參數分析發現,未分化 iPS 細胞圓度維持在 0.75±0.05,當出現分化細胞時,圓度降至 0.52±0.03,可及時篩選出未分化細胞克隆,避免傳統染色法對細胞的損傷,保障后續分化實驗的成功率。
案例 3:藥物毒性檢測(原代人類小氣道上皮細胞 SAEC)
研究需求:評估新型化合物對原代人類小氣道上皮細胞(SAEC)的毒性,需檢測細胞活力、形態變化及增殖抑制情況,避免動物實驗的局限性。
使用方案:將 SAEC 細胞接種于 96 孔板,設置不同濃度化合物處理組(0-100μM),對照組加等量培養基,使用 HoloMonitor® M4 的 “細胞活力測定”“劑量反應試驗” 模塊,進行 72 小時連續監測。
研究結果:系統通過細胞運動速度、累積遷移距離評估細胞活力,發現化合物濃度≥50μM 時,細胞活力降至 60% 以下;生成劑量 - 反應曲線,計算出化合物對 SAEC 細胞的 IC50 為 42.3μM;同時觀察到高濃度組細胞形態皺縮、細胞面積減小(從 1200μm2 降至 850μm2),為化合物的安全性評估提供體外細胞水平的核心數據。
案例 4:巨噬細胞吞噬功能關聯的遷移行為研究
研究需求:分析巨噬細胞在受到炎癥因子刺激后,遷移模式的變化是否與吞噬功能相關,探索炎癥微環境對巨噬細胞功能的調控機制。
使用方案:將巨噬細胞接種于 Petri 培養皿,分為對照組與 LPS(脂多糖,炎癥刺激劑)處理組,使用 HoloMonitor® M4 的 “單細胞跟蹤” 模塊,設置 12 小時連續成像,追蹤單個巨噬細胞的遷移軌跡與速度。
研究結果:對照組巨噬細胞呈隨機遷移,平均遷移速度為 15.2μm/12h;LPS 處理組巨噬細胞遷移方向更集中(趨向炎癥模擬區域),遷移速度提升至 28.7μm/12h,且遷移路徑直線性增加,結合后續吞噬實驗驗證,表明巨噬細胞遷移能力增強與吞噬功能***呈正相關,為炎癥免疫機制研究提供動態細胞行為數據。
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
PHI認證的中國授權經銷商:
上海跡亞國際商貿有限公司
Gaia China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