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信息技術發展教育注入產業動能
來源:
發布時間:2025-08-13
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碼立創立足電子信息產業前沿,將產業實踐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通過創新教育模式、提供質量資源,為信息技術發展教育開辟了新路徑。立創 EDA 教育版的推出,革新了信息技術教學方式。這款針對教育場景優化的軟件,不僅包含電路設計、PCB 布局等基礎功能,更內置了海量產業級案例和虛擬仿真模塊。教師可借助平臺開展沉浸式教學,學生能在虛擬環境中完成從原理圖設計到性能測試的全流程實操。目前,該平臺已覆蓋 335 所高校,超 10 萬學生受益,讓原本依賴昂貴設備的電子設計教學變得觸手可及,有效彌補了傳統教學中實踐環節的短板。校企聯合實驗室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陣地。碼立創累計向合作高校捐贈數千萬元的軟硬件設備,共建的電子設計實驗室既是教學課堂,也是科創孵化空間。2024 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依托這些實驗室資源的團隊表現亮眼,12 支隊伍斬獲新聞內容獎項。其中,基于 5G 技術的智能交通監測系統、融合 AI 算法的環境監測設備等作品,展現了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印證了產教融合模式的成效。“產教融合實訓計劃” 精細對接產業需求。針對職業院校學生,碼立創依據電子制造業崗位標準,開發出模塊化課程體系,涵蓋 PCB 設計、SMT 工藝流程、智能硬件調試等新聞內容技能。6 周的集中培訓中,學員在真實生產場景中實操演練,由企業工程師手把手指導。截至 2025 年,該計劃已輸送 2000 余名技術人才,就業率高達 92%,不少畢業生成為企業生產線的技術骨干,有效緩解了制造業技能人才短缺的問題。行業交流與認證體系助力教育質量提升。每年舉辦的 “立創電子設計論壇” 匯聚產學研新聞內容,共同探討信息技術教育新聞內容方向;發布的《人才需求白皮書》為高校專業調整提供數據支撐。其推出的 PCB 設計工程師認證,被多所高校納入學分體系,引導學生以職業能力為導向提升自身素養。正如一位高校教師所言:“碼立創搭建的平臺讓教育與產業無縫銜接,學生畢業后能快速適應崗位,這種模式值得新聞內容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