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FMT技術開展以來,國內外對其臨床實踐尚未建立統一的、標準的方法,導致各類研究背后的臨床療效差異性較大,損害了醫生和患者對FMT診療的信心,阻礙FMT研究的發展。在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中國國際醫療保健促進交流會加速康復外科分會、中國微生態診療創新聯盟和上海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專業委員會的倡議下,我國較早關于菌群移植標準化方法學及臨床應用共識制定,2020年7月中華胃腸外科雜志發表《菌群移植標準化方法學的建立與臨床應用中國共識》和《菌群移植途徑的選擇與建立臨床應用中國共識》。菌群移植標準化方法學的建立,將有力提高FMT的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進一步推進該技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腸道菌群失調易引發多種病癥,菌群移植通過植入健康菌群,調節腸道微生態,改善腸道免疫功能。浙江供體菌群移植療效

目前,針對菌群移植(FMT)標準化方法學的建立與臨床應用,初步達成13項標準和方法:(1)FMT診療服務與設施;(2)多學科診療團隊;(3)供體的篩選與管理流程;(4)菌液制備標準操作流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5)腸道準備;(6)FMT實施時機;(7)患者入選與排除標準;(8)移植劑量;(9)移植療程和周期;(10)改善標準;(11)聯合用藥;(12)隨訪制度與隨訪平臺的建立;(13)不良反應的處理與預防。本共識依據的循證醫學證據質量和推薦強度按照GRADE推薦評價體系(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進行分級,證據質量分高、中、低和極低共4個級別,推薦強度分強烈推薦和一般性推薦共2個級別天津腸道菌群移植的效果菌群移植的過程不簡單,從供體糞便獲取菌群后,要經多級稀釋、過濾等處理,制成均質化菌群懸液。

2021年《科學》雜志上發表了希爾曼cancer中心和美國cancer研究所的聯合研究,證實:通過糞菌移植改變腸道微生物組可以將對免疫療法無應答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轉變為應答者。他們首先選擇了7位糞便提供者——他們在接受PD-1抑制劑診療后,產生了較好的效果。而接受糞菌移植的15位惡性黑色素瘤患者處在另一個極端,此前包括PD-1抑制劑在內的多種療法,對他們均沒有任何效果。這15位患者接受了一次糞菌移植和PD-1抑制劑的聯合診療,其中6名患者的tumor減輕或病情穩定,tumor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他們病情穩定,除了有一人在接受其他手術時意外去世之外,其余5人截至論文發表時仍然在世。他們發現經過糞菌移植后,患者的某些細胞因子的水平發生了變化,有可能是腸道微生物產生的某些物質與一些免疫細胞發生了相互作用,改變了免疫細胞的行為,并開始攻擊tumor。
菌群移植供體篩選的標準:1.生理上主要依賴科學測量與實驗室檢測完成(1A)(1)內科外科體格檢查均為陰性;(2)年齡18~30周歲,體質指數(bodymassindex,BMI)18.5~23.9kg/m2;(3)血液學檢測: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和C反應蛋白正常,甲乙丙丁戊肝、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梅毒、人類皰疹病毒(epstein?barrvirus,EB病毒)、巨細胞病毒、線蟲、阿米巴等病原檢測陰性;(4)糞便檢測:糞便常規檢查正常,隱血實驗陰性,艱難梭菌、彎曲菌、沙門菌、志賀菌、產志賀大腸桿菌及蟲卵、囊泡、寄生蟲、孢子、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病原學檢測陰性,多重耐藥基因[碳青霉烯類耐藥的腸桿菌科(CRE),產廣譜β?內酰胺酶菌(ESBL)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等]檢測陰性;(5)血清單基因遺傳性疾病陰性;(6)糞便Sars-Cov-2(COVID?19)陰性。目前臨床多采用新鮮菌群或凍存菌液進行移植,后者因便于儲存和標準化制備而逐漸推廣。

益生菌有助于促進接受者的健康,而益生元是益生菌的主要食物來源21。Bonfili等人的一項研究使用了乳桿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L.brevis、L、L.paracasei、L.plantarum)和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breve、B.longum、B.infantis)的混合物(稱為SLAB51)處理AD轉基因模型小鼠。四個月后,在AD小鼠中觀察到雙歧桿菌的增加和彎曲菌屬的減少。在服用SLAB51的AD小鼠中,還觀察到了腸道菌群的代謝物,如可改善認知功能的SCFA含量的改變。Ho等人的一項研究報道了腸道菌群在一定程度上會通過增加特定SCFA的產生,來抑制Aβ可溶性聚集體形成,從而預防AD。在一項研究中,Kobayashi等人表明B.breveA1的攝入降低了海馬神經元中的炎癥和免疫反應基因的表達。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Abraham等人表明與未服用益生菌的小鼠相比,益生菌足以改善AD小鼠的認知能力。除了飲食干預和益生菌外,FMT是調節腸道菌群的很有效的診療選擇。這種方法已顯示出對各種神經系統疾病,如AD、帕金森?。≒D)和多發性硬化癥(MS)的改善。菌群移植通過將健康人腸道菌群制備成混懸液,經腸鏡或膠囊等方式植入患者腸道,重建其微生態平衡。江蘇腸道菌群移植安全性
菌群移植過程中,供體篩選極為嚴格,需排除多種疾病,保障菌群安全健康。浙江供體菌群移植療效
阿爾茨海默病難治難醫?菌群移植帶來新曙光!《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阿爾茨海默?。ˋD)和其他形式的癡呆癥已經成為全球占據重要死因之一。截至2019年,我國有超過1千萬名AD患者,是全球AD患者數量很多的國家,占世界AD患者總人口的1/4,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隨人口老齡化不斷攀升。近年來,一些臨床和實驗證據都提示腸道菌群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及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腸道菌群移植(FMT)有望成為預防或診療AD的良方。浙江供體菌群移植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