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安納:傳統封裝設備與微流控設備的LNP組裝研發效率差異解析
在核酸藥物研發進程中,從實驗室配方篩選到IND申報的數據支撐,每一個環節的效率都直接影響藥物走向臨床的速度。而脂質納米粒(LNP)作為核酸藥物遞送的重要載體,其封裝環節的“穩定性”、“準確度”與“效率”,更是決定研發進程的關鍵變量。
對于創新藥企、科研機構及CDMO實驗室而言,選擇適配的LNP封裝設備,不只是技術層面的決策,更是縮短研發周期、降低試錯成本的重要前提,同時也正是邁安納(上海)儀器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微流控LNP組裝技術的初衷。
傳統LNP封裝設備的研發效率瓶頸所在
傳統LNP封裝設備多依賴攪拌、超聲等物理混合方式實現核酸與脂質的結合,這類技術在研發場景中逐漸暴露出明顯的效率短板,難以滿足當前核酸藥物快速迭代的需求。
不穩定性:傳統設備的包封率波動較大,難以穩定在較高水平,且受操作手法、物料溫度等因素影響,不同批次的差異明顯。
精度低:傳統設備的粒徑控制精度較低,PDI值常處于相對較高區間,而粒徑均一性不足會導致藥物體內遞送效率波動,進一步增加后續藥效驗證的工作量。
兼容性差:傳統設備缺乏“研發-生產”的兼容性。實驗室階段使用的小型設備與中試、GMP生產設備的技術原理差異較大,研發階段驗證的工藝參數難以直接遷移至規?;a,需要重新進行工藝適配與驗證。
對于需要精確數據支撐IND申報的研發團隊而言,傳統LNP封裝設備的各種弊端已經成為推進項目的“隱形障礙”。
邁安納微流控技術:解決研發效率難題為LNP組裝提供新思路
針對傳統設備的痛點,邁安納依托自主研發的微流控芯片控制技術,推出INano?系列LNP封裝設備,從技術底層重構了LNP組裝的效率邏輯,準確匹配研發場景的需求。
INano?系列設備優勢主要體現在“穩定性”、“精度高”、“兼容性好”。
該系列設備通過微流控芯片實現流體的準確控制,可將包封率穩定維持在較高水平,且PDI值嚴格控制在較低區間。這種高精度與低波動性,意味著研發團隊無需反復進行批次驗證,只需較少實驗即可確定合適的配方,大幅縮短配方篩選周期。同時,設備覆蓋“實驗室級-中試級-GMP級”全場景,實現工藝參數的無縫遷移,徹底解決了傳統設備“研發與生產脫節”的問題,尤其對CDMO實驗室而言,能同時滿足多客戶項目的并行開發需求,避免因設備差異導致的工藝重復驗證。
對于用戶而言,LNP封裝設備的價值不應該只在于技術參數,更在于能否支撐從研發到IND申報的全流程需求。針對客戶的訴求,邁安納基于設備技術,延伸出“核酸遞送整體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超越設備本身的價值支持。
在工藝開發環節,邁安納的技術團隊會根據用戶的核酸類型(mRNA、siRNA、CRISPR/Cas9等)與研發目標,提供定制化的LNP制備工藝指導,幫助用戶快速建立穩定的實驗流程。針對IND申報的合規性要求,協助用戶整理設備驗證數據、工藝參數報告等申報材料,確保研發數據符合主要市場的監管標準。
同時,邁安納的硬件實力也為服務提供了保障。公司總部建有GMP級工藝開發實驗室與十萬級無塵裝配區,蘇州設有規?;a基地,可確保INano?系列設備的生產質量與交付效率。此外,邁安納已為國內數百家生物制藥企業、高校與研究機構提供LNP組裝平臺支持,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能夠快速響應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截至目前,邁安納已協助多個客戶的mRNA藥物項目獲得多個國家的IND臨床批件。對于創新藥企的早期研發團隊而言,這種“設備+工藝+法規”的一體化支持,不但降低了研發過程中的技術風險,更縮短了從實驗室研究到IND申報的整體周期,讓藥物更快接近臨床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