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亂象到規范!防爆標準受行業期待!
上周收到一位化工企業安全總監的留言:“之前采購的防爆終端,有的在粉塵車間用不了,有的在高溫環境下總死機,換了 3 批設備還是踩坑,到底該怎么選?”
其實,這不是個例。在石油化工、能源等性危險場所,防爆通訊終端是連接生產調度、保障作業安全的 “生命線”。但長期以來,行業里沒有統一的選型、使用、維護標準 —— 有的企業只看 “防爆合格證” 卻忽略環境適配性,有的運維人員憑經驗維護導致設備提前報廢,甚至有企業因終端使用不當引發安全隱患。
T/CEEIA 872-2024《防爆通訊終端選型、使用、維護技術導則》 團標的發布,這些 “老大難” 問題終于有了明確答案。
***,我們就來聊聊這部團標,內容這么多,選型時先看哪部分才不會錯?
看 “防爆合格證”固然重要,但**基礎的 “使用區域”也不能忽略。同樣是防爆終端,在 “0 區”(全天可能存在性氣體,比如汽油儲罐區)能用的,到 “2 區”(偶爾存在性氣體,比如化工車間走廊)沒問題,但反過來卻不行。團標里明確規定:不同危險區域,要對應不同的設備保護級別(EPL)。
這里教大家一個快速判斷的方法:先讓車間**門出具 “危險區域劃分文件”,確認作業區域是 0/1/2 區(氣體環境)還是 20/21/22 區(粉塵環境),再對照 EPL 等級選終端,一步都不能省。
選對了 EPL 等級,還要看 “設備類別”—— 簡單說,就是終端要能 “扛住” 作業環境里的氣體或粉塵特性。
這里要提醒大家:選終端時一定要讓供應商提供 “適配的氣體 / 粉塵類型說明”,別被 “通用型”“***型” 的宣傳誤導 —— 沒有能適配所有類型的終端,只有 “精細匹配” 才安全。
***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指標,是溫度組別—— 終端運行時的比較高表面溫度,***不能超過環境中氣體或粉塵的 “點燃溫度”,否則就像在易燃物旁放了個 “小火苗”,風險極高。
這里的小技巧:先查環境中危險物質的 “點燃溫度”(可咨詢**門或查物質安全數據表),對照團標表 4 確定溫度組別,再選終端 —— 尤其在夏季高溫、設備密集的場所,溫度組別寧可 “高一級”,也不能將就。
看完這 3 個指標,是不是覺得選型思路清晰多了?但實際操作中,很多企業還是會犯 “漏看條款”“核對不仔細” 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