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十五五”綠色轉型三大路徑曝光,晶映節能的新機遇
2025年10月23日,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十五五”規劃建議,為2026-2030年發展錨定航向。其中碳達峰及綠色轉型論述作為生態文明建設關鍵指引,既勾勒國家戰略藍圖,更給節能產業注入強勁動力,對晶映節能照明改造而言,正是時代賦予的重大機遇。
戰略定調:“積極穩妥”筑牢綠色轉型根基
二十屆四中全會以“積極穩妥”定調碳達峰工作,明確“雙碳牽引、四措協同”總體思路,將其納入美麗中國建設全局。這是對2024年《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的意見》關鍵路徑的延續深化,此次納入“十五五”規劃,標志綠色轉型進入剛性推進階段。“積極”彰顯2030年達峰收官的攻堅決心,“穩妥”規避“運動式減碳”,為產業轉型明確準則,也讓節能行業方向更清晰。
路徑明晰:三大關鍵抓手***產業動能
全會明確的三大關鍵路徑,與節能產業深度綁定,構成多維度機遇矩陣。
首條是“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根據規劃,“十五五”期間我國將實現“煤降、油穩、氣增、非化石大發展”的能源結構重塑,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再翻一番。能源供給側的清潔化變革,必然要求用能端同步升級——照明作為建筑、工業、公共設施中占比15%-20%的用能領域,其節能改造需求將伴隨新能源推廣呈爆發式增長,尤其是適配新能源供電的智能照明系統,將成為市場新寵。
第二條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會議要求各行業制定差異化方案,工業、建筑等為攻堅重點。傳統工廠高耗能照明既費電又影響效率,建筑領域公共及商業照明改造需求迫切,這些差異化場景為晶映深耕細分市場提供了精細服務空間。
第三條是“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理念滲透社會各層面。照明改造已從單純換燈升級為“節能+智能+綠色”一體化方案,這既對企業技術整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創造了更高價值的市場空間。
政策賦能:碳市場深化打開價值空間
除了直接的產業導向,“十五五”期間碳市場的深化建設,將為節能照明改造行業帶來額外的價值增量。根據全會部署,“十五五”將完善全國碳市場交易機制,擴大行業覆蓋范圍,將更多中小企業納入碳核算體系。這意味著企業通過節能照明改造減少的碳排放,將可以通過碳交易轉化為實際收益。
這一機制徹底改變客戶決策邏輯:改造從“成本投入”變為“降本+增收”雙重利好。“節能+碳收益”模式極大激發客戶積極性,為市場拓展提供強大推力。
時代機遇:晶映節能的定位與擔當
對晶映而言,“十五五”綠色轉型的利好多維度且深刻。市場端,政策強制與自發需求共振,工業、建筑等傳統領域需求釋放,鄉村振興等新場景帶來增量,未來五年行業規模預計破5000億元。技術端,政策驅動下節能與智能技術加速融合,晶映可依托多年技術積累,針對性推出工業高效節能照明、商業智能調光等定制化解決方案。
更關鍵的是,晶映業務與“四措協同”導向高度契合——改造項目可降低客戶50%-90%照明能耗,減少污染并提升效率,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統一。未來,晶映將以政策為指引,深化研發、拓展場景,升級為“綠色節能照明解決方案服務商”,助力客戶減排的同時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為美麗中國建設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