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發李杏新品種 多項成果獲國家授權保護
種子是農業的 “芯片”,加強李杏新品種自主研發與保護,對推動果業高質量發展、保障種業安全具有關鍵意義。近年來,我國李杏產業雖種植面積廣闊,北方產區年均種植規模超千萬畝,但曾長期面臨質量當家品種匱乏、耐貯性不足、商品競爭力弱等問題,亟需通過科技創新解決發展瓶頸。
依托深厚的李杏種質資源研究基礎,科研團隊秉持 “精細育種、品質優先” 理念,構建起完善的研發體系。通過系統梳理傳統品種特性,結合分子標記等現代育種技術,精細掌握果實大小、風味、成熟期及抗逆性等關鍵性狀的遺傳規律,為高效雜交育種奠定堅實基礎。經過多年技術攻關,成功配制多個質量雜交組合,從數千株雜交實生苗中篩選出多個綜合性狀優良的品系。
此次獲國家授權保護的李杏新品種,實現了多個關鍵性狀的突破性提升。品種涵蓋早中晚熟多個熟期,有效延長了市場供應周期,其中極早熟杏品種果實發育期較傳統品種縮短,可搶占早期市場先機;果實外觀艷麗、風味濃郁,果肉硬度適中,貨架期較傳統品種明顯延長,解決了長期困擾產業的貯運難題。同時,新品種抗逆性強,適配我國多區域生態環境,尤其適宜山區及生態脆弱區種植,為特色農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多項成果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保護,不僅是對育種創新實力的認可,更響應了國家種業振興戰略要求。這些自主知識產權品種的推廣,將進一步豐富我國李杏品種結構,提升產業良種化水平,為果農增收、產業升級注入持久動力,助力中國李杏產業在國際市場形成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