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類品種獲國家保護 助力特色果業高質量發展
在我國特色果業轉型升級關鍵期,質量品種自主研發與知識產權保護是產業突破的重心支撐。長期以來,李類產業受傳統品種同質化、抗逆性弱、市場競爭力不足等問題制約,產業規模與效益提升受阻。近日,一款自主培育的李類新品種通過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審核,既填補李類質量品種自主知識產權空白,更以技術賦能為特色果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此次獲保護的李類品種,經多年選育攻克多項產業痛點。針對傳統李樹凍害頻發、坐果不穩的問題,通過雜交選育與田間馴化提升低溫耐受性,適配北方多產區環境,降低種植風險;果實品質上突破 “酸、粗” 短板,果肉細膩多汁、酸甜均衡,商品果率高,契合市場需求;同時優化病蟲害抗性,減少農藥使用,兼顧成本控制與綠色農業發展,為標準化種植奠基。
國家新品種權保護為品種推廣與應用提供保障。一方面明確知識產權歸屬,遏制侵權與無序繁殖,保障育種主體權益、激發行業創新;另一方面規范推廣流程,確保市場果苗質量,為種植戶提供可靠選擇。推廣中同步配套全流程科學栽培方案,通過技術培訓與田間指導,實現 “好品種 + 好技術” 高效結合。
該品種落地從多維度推動特色果業升級。種植端,質量品種與技術結合提升產量品質,幫助農戶增收,帶動更多人參與特色種植,助力鄉村振興;產業端,自主知識產權品種減少對進口品種依賴,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從 “規模擴張” 轉向 “質量提升”;市場端,品質好李果豐富消費選擇,推動產品向高附加值發展,形成 “品種優 — 品質好 — 市場廣 — 效益高” 的良性循環。
西安豐園果業科技有限公司在該品種研發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整合產學研資源,攻克技術難關,確保品種適配產業需求。未來,隨著更多自主研發質量李類品種獲保護推廣,我國特色果業將進一步突破瓶頸,在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道路上穩步前行,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