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疏散燈安裝高度有明確規范
隨著《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技術標準》及《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通用規范》的全方面實施,應急疏散燈的安裝高度正式納入強制性規范體系。記者從消防部門獲悉,全國范圍內已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排查商場、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應急照明設施合規性,確保緊急情況下人員疏散效率。
一、重要規范:2.5米紅線與分級管理
根據國家標準,應急疏散燈的安裝高度需遵循“2.5米上限”原則:常規場所燈具底部距地面不得超過2.5米,其中1.8米至2.2米為常見安裝區間。例如,在商場中庭區域,應急燈多采用嵌入式頂棚安裝,高度嚴格控制在2.2米以下;而樓梯間、拐角等視線盲區,燈具高度則需進一步降至1米以內,確保煙霧環境下仍可清晰識別。
對于特殊場景,規范實施分級管理:
安全出口標志燈:必須安裝于門框上方居中位置,室內高度≤3.5米的場所,燈具底邊距門框距離≤200毫米;若采用吸頂安裝,燈具與墻面距離需≤50毫米。
方向指示標志燈:疏散走道兩側墻面安裝時,高度需<1米;頂部安裝時,室內高度≤3.5米的場所宜設為2.2米至2.5米,超高層建筑(>3.5米)則采用3米至6米可調式燈具。
二、技術細節:安全電壓與防護設計
新規初次明確電壓與高度的關聯要求:安裝高度≤2.5米的燈具必須采用安全特低電壓(SELV)供電,且只可使用A型燈具(額定電壓≤36V);B型燈具(AC220V)只允許安裝于2.5米以上區域,且需配備雙重絕緣防護。
此外,地面安裝的疏散指示燈需滿足三項硬性指標:
燈具表面與地面平行,凸起高度≤3毫米;
邊緣垂直縫隙≤1毫米,防止煙塵積聚;
金屬構件采用不銹鋼材質或做防腐處理,確保10年使用壽命。
三、行業影響:從“合規安裝”到“科學布局”
某市消防支隊負責人透露,近期檢查中發現35%的場所存在安裝高度違規問題,典型案例包括:某寫字樓將應急燈安裝于3米高吊頂,導致火災時煙霧遮擋視線;某超市疏散指示燈間距達30米,遠超20米規范上限。這些隱患已被責令限期整改。
隨著智能疏散系統的普及,部分新建項目已采用動態指示技術,燈具可根據火情自動調整指示方向。但無論技術如何升級,合規的安裝高度始終是保障系統有效性的基礎前提。消防部門提醒,任何單位不得擅自降低標準,違者將面臨至高5萬元罰款及停業整頓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