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余熱發電數字化監控
高耗能產業節能降耗的關鍵抓手 在雙碳目標推動下,高耗能工業園區的余熱回收利用成為節能降耗的重要方向。華東某鋼鐵工業園區今年引入余熱發電數字化監控系統,通過實時監測、精確調控,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余熱高效轉化為電力,實現能源循環利用,為同類園區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樣本。
該園區的余熱主要來自煉鋼高爐、軋鋼生產線的廢氣和冷卻水,此前因缺乏有效監控,余熱利用率不足 40%,大量熱能直接排放。數字化監控系統投用后,園區在余熱產生節點安裝了 200 余個溫度、流量傳感器,實時采集余熱參數,并傳輸至管理平臺。平臺通過算法分析,自動調節余熱鍋爐的運行參數和發電機組的負荷 —— 當高爐廢氣溫度升高時,系統會增加鍋爐進水流量,提升蒸汽產量;當軋鋼生產線余熱減少時,則降低發電機組負荷,避免設備空轉耗能。同時,系統還能預判余熱波動趨勢,提前調整生產環節的能源分配,減少能源浪費。
運行半年后,園區余熱利用率提升至 65%,每月通過余熱發電產生 120 萬千瓦時電量,可滿足園區 15% 的用電需求,相當于每月減少標準煤消耗 400 噸,碳排放降低 1000 噸。園區內某鋼鐵企業負責人表示,余熱發電帶來的收益每月超 50 萬元,預計 3 年可收回監控系統的投入成本。不過,系統運行中也發現部分老舊余熱設備的傳感器安裝難度較大,數據采集精度受影響,且不同生產線的余熱參數差異大,需要定制化調控模型。目前,技術團隊正針對老舊設備進行改造,并優化算法,進一步提升監控系統的適配性和精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