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分布式光伏+儲能+灌溉一體化
解決農業用電難題 推動增產增收 農村地區灌溉用電難、電價高,以及光伏余電浪費等問題,一直制約農業生產效率。今年,西北某鄉村落地分布式光伏+儲能+灌溉一體化項目,通過整合資源,實現“發電自用、余電儲能、缺電補能”,為農業生產提供穩定能源支撐。
該項目在村里的集體晾曬場、閑置屋頂安裝總容量 500 千瓦的分布式光伏板,配套 200 千瓦時的儲能系統,同時將村里的 12 眼灌溉機井全部接入能源管理平臺。日常運行中,光伏板產生的電力優先供應灌溉機井和村民生活用電,多余電量儲存到儲能系統中;遇到陰天或夜間灌溉需求增加時,儲能系統自動放電補充電力,避免因電網供電不足導致灌溉中斷。平臺還會結合農田墑情數據(通過土壤濕度傳感器采集)和天氣預報,智能規劃灌溉時間 —— 比如預測未來 3 天無雨,會在光伏發電量充足的正午時段自動啟動灌溉,既保證作物水分需求,又較大化利用光伏電力。項目運行半年,村里的灌溉用電成本從每度 0.8 元降至 0.3 元(主要使用光伏電力),單眼機井日均灌溉面積從 20 畝提升至 35 畝,玉米、小麥等作物的畝均產量增加 12%。此外,儲能系統在電網停電時還能作為應急電源,為村衛生室、村委會提供基礎電力,提升鄉村應急保障能力。
不過,項目推進中也遇到挑戰:部分農戶的灌溉習慣與智能調度存在問題(如習慣凌晨灌溉),需耐心引導;此外,光伏板在沙塵天氣下積灰嚴重,影響發電效率,而人工清潔成本較高。目前,村委會通過組織農技培訓,向農戶講解智能灌溉的優勢,逐步調整灌溉習慣;同時引入光伏板自動清潔設備(利用光伏電力驅動),每周自動清潔 1 次,發電效率恢復至沙塵天氣前的 95%,進一步保障項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