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鴻鑫電子無線充方案為廚房智能設備微波爐電飯煲提供無線供設計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家居系列的設備也在往生態便捷方面轉型,如今也迎來快速發展的上升期,廚房設備的智能化升級與無線充電相結合已成為智能家居系列行業的新趨勢。傳統廚房電器都是依賴各種排插充電器進行有線供電,線纜非常雜亂、油污會凝結在線纜上存安全隱患及使用場景受限等問題。深圳昌鴻鑫電子有限公司在無線充電領域擁有13年的經驗,所研發的無線充方案涉及到各大智能設備領域,在過程中積累豐富的技術和經驗,為推出針對智能家居行業的設備如微波爐、電飯煲等大功率廚房設備可以使用無線充電方案來進行供電,這是一項通過電磁感應、磁共振及毫米波等技術的融合創新,實現高效、安全、靈活的能量傳輸,為廚房場景的智能化升級提供關鍵支持。
1、廚房設備無線供電的技術挑戰與需求分析
廚房設備無線供電需突破三大關鍵挑戰:
功率需求高:微波爐功率通常在800W-1500W,電飯煲功率為500W-1000W,遠超消費電子設備的充電需求。
空間限制嚴苛:廚房臺面空間有限,需在短距離(<30cm)內實現高效能量傳輸。
安全性要求高:需避免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同時防止金屬廚具干擾充電過程。
昌鴻鑫電子的方案通過以下技術路徑滿足需求:
電磁感應技術:基于Qi標準擴展,采用高導磁率鐵氧體磁芯與利茲線繞組,優化線圈耦合系數,實現短距離(<5cm)內90%以上的傳輸效率。
磁共振技術:通過LC諧振電路調諧至6.78MHz頻段,支持10cm-30cm的傳輸距離,功率覆蓋500W-1500W,滿足微波爐動態加熱需求。
毫米波定向傳輸:集成144根天線陣列,利用相位控制技術實現5米內5W的精確供電,適用于電飯煲的待機狀態維持及低功耗傳感器供電。
2、微波爐無線供電方案設計
① 系統架構
昌鴻鑫電子的微波爐無線供電方案采用“發射端-接收端”分離式設計:
發射端:集成于廚房臺面或墻面,內置GaN(氮化鎵)功率器件與動態功率調節模塊,支持1500W峰值功率輸出。
接收端:嵌入微波爐底部,采用雙極性線圈結構與EMI屏蔽層,減少對微波爐磁控管的電磁干擾。
② 關鍵技術創新
動態諧振匹配技術:通過實時監測線圈間距與負載變化,調整發射端頻率與阻抗,確保傳輸效率穩定在85%以上。
多級安全防護:
異物檢測(FOD):采用Q值監測與功率損耗算法,識別金屬廚具并自動斷電。
溫度控制:在發射端與接收端集成NTC熱敏電阻,當溫度超過60℃時觸發降功率模式。
電磁屏蔽:使用納米晶磁性材料與導電布,將輻射強度控制在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標準的50%以下。
③ 應用場景
嵌入式安裝:將發射端集成于廚房島臺,微波爐可360°旋轉使用,擺脫線纜束縛。
移動式供電:在戶外廚房場景中,通過便攜式發射底座為微波爐供電,支持露營、野餐等場景。
3、電飯煲無線供電方案設計
① 系統架構
電飯煲無線供電方案聚焦于低功耗待機與烹飪過程的高效供電:
發射端:采用立式設計,集成于廚房墻面,支持多設備同時充電(如電飯煲+智能菜譜顯示屏)。
接收端:內置于電飯煲底部,采用扁平化線圈結構,厚度約3mm,兼容現有電飯煲外殼設計。
② 關鍵技術創新
智能功率分配:通過藍牙5.3協議與電飯煲主控芯片通信,根據烹飪階段動態調整功率:
待機模式:以1W功率維持Wi-Fi連接與傳感器工作。
加熱模式:瞬間提升至800W,滿足煮飯、煲湯需求。
自適應對齊技術:利用毫米波雷達定位電飯煲位置,自動調整發射端波束方向,確保線圈對齊精度±1mm。
③ 應用場景
全屋智能廚房:與智能電飯煲的云菜譜功能聯動,用戶通過手機APP遠程啟動烹飪,發射端提前預熱并供電。
無接觸充電:在醫療廚房等特殊場景中,避免物理接觸導致的交叉污染,支持隔空供電與數據傳輸。
4、技術優勢與行業價值
效率與成本平衡:
通過第三代半導體材料(GaN、SiC)的應用,將系統損耗降低30%,成本較傳統方案減少20%。
模塊化設計支持快速定制,開發周期縮短至3個月,滿足家電廠商的迭代需求。
標準化與兼容性:
方案兼容Qi2.2協議與SAE J2954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標準,支持跨品牌設備互聯。
提供API接口,可與海爾智家、美的美居等IoT平臺無縫對接。
環保與可持續性:
采用可回收材料與無鉛焊接工藝,符合RoHS與REACH法規。
能量回收技術將閑置發射端的待機功耗降至0.5W,年節約電量相當于減少1.2kg二氧化碳排放。
深圳昌鴻鑫電子有限公司的無線充方案是通過各項技術創新與使用場景深耕相結合所研發出來的新型供電設備,為家用廚房電器設備提供了安全、高效、靈活的能源解決方案。隨著智能家居市場的爆發,越來越多的設備也在往智能化、便捷性、一體化方面發展,無線充電技術將從“可選配置”升級為“關鍵基礎設施”,推動廚房生態將面向全無線化、智能化方向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