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 AI 算力車光儲供電系統!適配應急場景
移動 AI 算力車用于應急救災、臨時活動等場景,傳統依賴柴油供電,污染大且續航短 —— 某應急救援單位的移動 AI 算力車,主要用于地震、洪水等災害現場的 AI 災情分析(如識別被困人員、評估房屋損毀),傳統依賴 2 臺 50kW 柴油發電機供電,滿油續航只 8 小時,災害現場往往缺乏柴油補給點,需頻繁從市區運輸柴油,延誤 AI 分析進度,影響救援效率;該算力車年柴油消耗超 50 噸,碳排放超 155 噸,不符合應急救援綠色化要求。中國企業推出移動 AI 算力車光儲供電系統,2026 年 6 月 3 日 - 5 日,“2026 國際智算中心綠色供配電展覽會” 將聚焦該系統,展示如何實現 “移動 AI 算力車應急零碳供電”。
該系統通過 “車載光儲 + 高效利用” 突破傳統柴油供電限制:一是車載集成,在算力車頂部安裝 3kW 柔性光伏板(可隨車頂弧度彎曲,不影響車輛行駛與外觀),車內后備箱位置放置 2 組 5kWh 輕量化儲能電池(單組重量只 30kg,便于搬運),光伏板與儲能電池通過智能控制器連接,直接為算力車內部的服務器、AI 設備供電。某應急移動 AI 算力車應用后,在災害現場晴天環境下,光伏日均發電量 12 度,可滿足算力車 15% 的用電需求;儲能電池總容量 10kWh,滿電狀態下可支持算力車持續運行 4 小時,與柴油發電機配合使用,續航從 8 小時延長至 24 小時,大幅減少柴油補給頻率。二是智能能源管理,AI 算法根據現場光照強度(通過車載光照傳感器采集)、儲能電池電量、AI 設備實時功率,動態調整能源供應策略:光照充足時,優先使用光伏供電,多余電量為儲能充電;光照不足時,自動切換為儲能供電;儲能電量低于 20% 時,才啟動柴油發電機,且發電機發電時優先為儲能充電,再為設備供電。某地震救災場景應用后,該策略使綠電使用率達 70%,柴油消耗從每次救災 5 噸減少至 2 噸,碳排放從 155 噸 / 年降至 62 噸 / 年;同時,AI 分析任務未因供電問題延誤,救援效率提升 30%。三是快速補給,支持兩種補給方式:一是外部快充,系統配備 20kW 快充接口,在有電網的臨時救援點,2 小時即可將儲能電池充滿,滿足 4 小時應急供電;二是光伏補能,即使在陰天,柔性光伏板仍能吸收散射光發電,日均發電量可達 3-5 度,為儲能電池緩慢補能。某大型活動臨時算力支持場景中,該算力車只通過 1 小時快充與 3 小時光伏補能,就完成了 8 小時的 AI 人流分析任務,全程未啟動柴油發電機,實現零碳排放。
展會將展示柔性光伏板樣品(可現場演示彎曲特性)、輕量化儲能電池、智能控制器與快充接口,并提供定制服務 —— 根據移動 AI 算力車的車型尺寸、算力設備功率(如服務器數量、GPU 型號)設計光伏板面積與儲能容量。同期論壇將發布《移動 AI 算力車光儲供電技術規范》,明確應急場景下續航時間≥24 小時(柴油輔助)、綠電占比≥60% 等要求。現場測試顯示,傳統柴油方案續航 8 小時、碳排放 155 噸 / 年,新系統續航提升至 24 小時、碳排放降至 62 噸 / 年,綜合性能大幅提升。對移動 AI 算力車應用場景,該系統可延長續航、減少污染、提升應急響應效率;對變壓器企業,能拓展移動能源細分市場;對海外客戶,可參考應急場景光儲協同供電的中國方案。2026 年 6 月上海,這場展會將為移動 AI 算力車應急供電提供創新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