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算力中心光伏 - 地熱能耦合供電系統!實現恒溫穩定
AI 算力中心需恒溫運行,傳統空調制冷能耗高,且綠電供應受氣候影響 —— 某 AI 算力中心為維持機房溫度 22-25℃,年空調制冷電費超 500 萬元,占總電費的 35%;采用光伏供電,但冬季光照不足,綠電占比從夏季 65% 降至冬季 30%,需依賴火電補充,年碳排放超 4 萬噸,不符合零碳要求。中國企業推出 AI 算力中心光伏 - 地熱能耦合供電系統,2026 年 6 月 3 日 - 5 日,“2026 國際智算中心綠色供配電展覽會” 將聚焦該系統,展示如何實現 “算力中心恒溫運行與零碳供電”。
該系統通過 “綠電供應 + 地熱調溫” 雙效協同:一是光伏 - 地熱能耦合供電,配置 100MW 光伏電站(適配不同季節光照)、50MW 地熱能發電系統(利用地下恒定熱源,年發電穩定),形成 “光伏為主、地熱能為輔” 的綠電供應模式,地熱能發電同時產生的 40-50℃溫水,用于機房恒溫調節。某 AI 算力中心應用后,綠電占比全年穩定在 85% 以上,冬季綠電占比從 30% 提升至 82%,年減少火電消耗 2.8 億度,碳排放從 4 萬噸降至 8000 噸。二是地熱恒溫調節,構建地熱能恒溫循環系統,將地熱能發電產生的溫水通過管道輸送至機房,配合高精度溫控閥,實現機房溫度 ±0.5℃精細控制;夏季利用地熱溫水驅動吸收式制冷機,替代傳統空調,制冷能耗降低 60%;冬季利用地熱溫水為機房供暖,減少電加熱消耗。上述算力中心應用后,空調制冷電費從 500 萬元 / 年降至 200 萬元,年節省成本 300 萬元,機房溫度波動從 ±2℃降至 ±0.5℃,服務器運行穩定性提升 20%。三是智能協同控制,AI 算法實時監測光伏出力、地熱能發電量、機房溫度與算力負載,動態調整綠電分配與恒溫策略:算力高峰時,優先保障供電;溫度波動時,加大地熱調溫力度;光伏富余時,多余電量用于地熱井口加熱,提升地熱能發電效率。某浙江 AI 算力中心應用后,地熱能發電效率提升 15%,年額外增加綠電收益 120 萬元,綜合能耗降低 40%。
展會將展示光伏電站、地熱能發電設備、恒溫循環系統,并提供定制服務 ——根據算力中心所在地地熱資源儲量、光照條件設計系統參數。同期論壇將發布《AI 算力中心光伏 - 地熱能耦合供電技術規范》,明確綠電占比≥80%、機房溫度控制精度 ±0.5℃等要求。現場測試顯示,傳統方案制冷能耗占比 35%、冬季綠電占比 30%,新系統制冷能耗占比 14%、冬季綠電占比 82%,恒溫與零碳效果明顯。對 AI 算力中心,該系統可降低其制冷成本、穩定綠電供應;對變壓器企業,能拓展地熱能源高質市場;對海外客戶,可參考 “綠電 + 恒溫” 耦合的中國方案。2026 年 6 月上海,這場展會將為算力中心恒溫零碳運行提供創新路徑。